有人曾说,平潭人餐桌上如果只有一道菜,那一定是鱼,在平潭人的菜谱里,鱼的种类不计其数、口感各异,但每种鱼都是来自海洋的馈赠,让渔家人大快朵颐。本期,我们将镜头对准平潭街面上常见的黄姑鱼,感受平潭地道的煎鱼做法。
地道的平潭黄姑鱼
新鲜海鱼颇受宠 挑选好物有门道
黄姑鱼在平潭本地的叫法中,称为“瓦姑仔”,因外形特点酷似黄花鱼,因此也被叫做“小黄鱼”,是市面上十分常见的鱼种之一,一年四季都可见它们的身影,深受平潭人民的喜爱。
配料以葱姜蒜、青椒为主
虽然形似黄花鱼,但是聪慧的海岛人民眼中,轻而易举便能区分出黄姑鱼与黄花鱼。记者走进城关农贸市场,看到不少商贩正在售卖黄姑鱼,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购买。
在一个摊位前记者看到,一只只个头适中的黄姑鱼平摆在鱼框中,体型修长、头部中大,体表披着细小的鳞片,腹部呈现微微橙黄色,十分鲜亮,透着一股鲜活的感觉。
“瓦姑仔一斤多少钱?”“是新鲜的吗?”“便宜点卖不卖”……这是平潭街头颇具市井气息的一幕。家庭主妇们赶着清早的时间,到街面上寻找新鲜黄姑鱼的身影,看到个大肉厚的品相,就争先恐后杀价挑货,付过钱后心满意足地装进自己的菜篮子里。
将鱼洗净,放入盐腌制一段时间
“平潭人吃鱼一定是追求鲜度,只要够新鲜,鱼怎么做都是好吃的。”市民高艳艳一大早到中埔海鲜市场寻好货,恰好遇上鱼贩刚刚送达的黄姑鱼,来不及讨价还价,她就眼疾手快地挑了几只新鲜各大的上秤,“想要挑选到新鲜的黄姑鱼首先要观察鱼身的光泽程度,然后再看鱼鳃是否鲜红,新鲜的黄姑鱼煮起来格外美味。”
与海相伴大半生 起早贪黑岁月辛
在平潭,黄姑鱼是作为渔民的一种海产经济鱼类,以海洋捕捞为主。在平潭各个渔村码头,每逢远洋渔船归来,总是会满载着一篓篓沉甸甸的黄姑鱼,这些肥美的黄姑鱼承载着海洋的恩赐,给渔民带来生活的期盼。
煎鱼的过程中开中低火,并要翻面煎
“黄姑鱼基本是没有养殖的,按照平潭人一贯的说法便是‘天然的’,我们渔船外出作业,捕捞回来黄姑鱼的数量比较多,我们运到码头后就需要工人们帮我们把黄姑鱼进行分拣,大只的用来零售,小只的就用来晒成鱼干。”渔民林成辉说。
靠海而生是件不容易的事。58岁的林成辉从18岁便跟随父亲开始学习捕鱼,同黄姑鱼“打交道”,那时他经常早起贪黑,风吹日晒,每次捕回一篓篓黄姑鱼他就格外欣慰。在物质不丰的年代里,黄姑鱼成了他用于果腹的重要支撑,承载了他大半生的辛劳岁月。
“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母亲用酱油清水煮黄姑鱼,每次煮上一大锅,我们五六个兄弟姐妹都吃得不亦乐乎,非常满足。”他打趣地说,“以前吃不起大米,鱼倒是吃的多,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恰恰相反,人们大米不愁,鱼却吃不起了。”
肉质细腻味更鲜 一道煎鱼留心间
地地道道的平潭人,对黄姑鱼多多少少都怀着一份喜爱之情。黄姑鱼从海中捕捞,其肉质细嫩,味道鲜甜,不仅深受成人们的喜爱,也是幼儿食用的绝佳选择。
两面煎至金黄色
“我们家小孩2周多,非常爱吃鱼,因为黄姑鱼肉很嫩,炖成汤后肉质软糯,小孩子吃了易消化,而且营养价值很高,所以平时我经常会到市场上买几只大点的炖汤。”市民高艳艳说,“大些的价格相对高,大约18到25元左右,巴掌大小的价格大约在6到13元之间不等。”
黄姑鱼是平潭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,或蒸、或煎、或炸……做法五花八门,呈现的美味也各有千秋。记者走进市民翁玉蓉家中,直击平潭地道做法——煎黄姑鱼的过程。
加入姜蒜,煸出香味
得知记者前来,翁玉蓉早早把鱼处理干净,在鱼背上划开几道,撒上些许盐巴腌制,让味道充分渗透到鱼肉中。待油锅一热,她迅速将黄姑鱼放入锅中煎至金黄色。“煎的过程要保持中小火,防止鱼肉烧焦,煎到熟后放一些生姜、蒜末、既能去腥,也能把黄姑鱼的鲜香带出来。”她说。
出锅装盘,加入青椒生抽调味即可
黄姑鱼在平潭巧妇手中变成一道道美食,刺激着人们的味蕾。而正是最为家常的菜式,成为了许多海岛儿女心中浓浓的乡愁,无论去往哪里,那一盘鲜香的黄姑鱼在心中依旧清晰。
来源:平潭时报
文字:融媒体记者 陈小欢
图片:融媒体记者 蔡起辉